10月21日,辽源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,市林草局、生态保护修复科、市园林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围绕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进展、现存状况、宣传举措及条例落实情况进行详细介绍,并回答记者问。

古树名木作为森林资源中的“活化石”“活文物”,承载着辽源城乡的历史记忆,见证着生态环境的变迁。据最新普查结果,全市共有古树96株,涵盖松树、柳树、榆树等多个树种,其中一级保护古树1株、二级保护古树2株、三级保护古树93株,古树后备资源12株。
近年来,辽源市打出保护“组合拳”,推动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落地见效。在机制建设上,出台《辽源市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指导意见》,建立“市—县—乡—管护人”四级保护责任体系,为每株古树配备专属“监护人”。在智慧管理方面,构建“一树一档”电子信息数据库,创新推出辽源地图形状的保护牌,牌上专属二维码实现“一码知全貌”,公众扫码即可查看古树“电子身份证”、四季影像及历史故事。同时,通过新建保护围栏、设置枝干支护、安装避雷设施等完善保护硬件,并邀请省林科院专家开展“古树体检”,实施树干修复、病虫害防治等精准养护。
针对公众关心的古树存活状况,负责人回应称,目前96株古树中93株长势正常,3株长势衰弱,威胁主要来自极端天气、病虫害等自然因素,村庄居住区生长空间受限、土壤板结等人为因素,以及树龄过长导致的主干中空等自然老化现象。针对衰弱古树,已通过专家会诊,实施个性化养护后,其生长状况已明显改善。
在宣传普及与公众参与方面,辽源构建“线上+线下、静态+动态”传播矩阵。新闻媒体推出专题节目直观展示保护进展,配合古树保护牌的二维码互动功能,让公众既能通过媒体了解古树文化,又能实地查询互动,有效提升保护参与感。
下一步,市林草局将持续深化古树名木保护工作,动态完善古树档案,加强条例宣传教育,强化部门协作与执法力度,全力守护这些珍贵的“绿色活化石”。
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记者 毕琨宜 文/图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