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11日,东北抗联题材电影《生还》辽源首映礼在万达电影院举行。影片以真实历史为底色,生动再现了东北抗联的壮烈历程,引发现场观众对历史的深切回望与对抗联精神的强烈共鸣。
80年前,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,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。电影《生还》是一部展现东北抗联全过程的电影,也是今年唯一一部以战斗者姿态纪念抗战的电影。
影片情节与人物均取材于抗联老战士李敏的回忆录,以14岁女兵“李童”的视角,再现了抗联留守团突围整编、战略转移的壮烈历程。片中成功塑造出“耿团长”“裴大姐”等一批普通战士形象,他们身处极端环境,却始终信念如铁、血性如钢。这部影片不仅是对革命英雄的深情赞歌,更是一次对历史的深刻回望与对抗联精神的当代传承。
观影结束后,导演高群书携主创团队登台,向观众分享影片的创作历程及幕后故事,现场掌声阵阵,既是对电影创作的肯定,更是对抗联历史的崇高敬意。
谈及创作初衷,高群书导演表示:“东北抗联是全世界最艰苦的队伍之一。3万将士只剩下700人生还,这个过程特别惨烈。但是,很多人并不完全知晓。零散的史料缺乏足够穿透力,而电影能完整呈现抗联的由来、发展与牺牲。”
交流中,主创团队还分享了拍摄感受。导演提到,去年11月曾因另一部作品来到辽源,这座城市兼具历史底蕴、自然生态与工业遗址,“日本人曾在此掠夺煤矿资源,影片中炸煤矿阻止资源掠夺的情节正源于此;同时,这里还保留着五六十年代煤都繁荣时期的工业遗迹”。他认为,辽源外景资源丰富多元,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特色建筑,都为影视创作提供了绝佳土壤。
此外,团队还讲述了在极寒天气与复杂地形中拍摄的艰辛,直言影片的每一处细节都力求贴近历史真实,只为让观众更深刻地感受抗联精神的重量。
辽源市党校老师梁微在观片后表示:“《生还》的主演们用真挚的表演,赋予角色鲜活的生命力,也让我们真切看到了抗联战士们坚定的信仰、无畏的牺牲和深厚的家国情怀。”
电影《生还》不仅为观众带来了一场震撼的视听与精神盛宴,更让东北抗联的英雄故事与革命精神通过银幕,进一步走进大众心中。
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记者 毕琨宜 文/图